为什么穷人是“臭”的?,穷人为什么一直是穷人

萧胡
2025-05-23 07:36
9971阅读
81评论
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官宣引进 华为发布会 祝你像姐一样 赵丽颖纯白高智风
为什么穷人是“臭”的?,穷人为什么一直是穷人
老话讲说曹操曹操到,要么说这人呐,不禁念叨,这不,刚说完他的事,人就到了。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渣渣郡

题图|Jean-Baptiste Greuze, The Broken Eggs, 1756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在这个时代,根据大众点评进行消费决策,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类的本能。

我们可以通过点评中视频、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在脑海里形成对商品相对具象的想象。但唯独有一种消费例外,那就是香水。

在过去,香水卖得好与坏,全得看香评写得好不好,文笔够不够风骚;现在,即便进入了短视频时代,推销香水也得看文案跟演技——至于味道,消费者还是全得靠猜。

但一些事例证明,推销香水似乎并不需要费尽心机。比如最有商业头脑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于本月推出的Victory 47古龙水已经受到了消费者的大量关注。


有一说一,在人类的五感中最难以描述的嗅觉,作用总是被忽视。

人们总认为嗅觉只关乎生活的情调,却很少意识到它对现实政治的影响。



广告词从来不只是推销的技巧,它是一种价值观的宣讲。

在特朗普香水官网上,所有香水被强调的风格关键词都是:力量、权力、精致和胜利,他们声称这些灵感来自“特朗普总统的历史性胜利”,是献给永不退缩爱国者的持久香氛。


不过,他的产品在香评网站Fragrantica的评分上却得到了一切反面的评价:昂贵、留香短、女性化、味道阴柔。

“我猜这款香水喷起来一点也不阳刚,更会是气若游丝,就像加班工作的加油站员工的味道,我相信他的留香水平,就像不能兑现任何一个政治承诺一样令人失望。”

争吵在点评栏中持续,支持者称他是拿左派眼泪做的;反对他的用户则声称,他生产的一切香氛,都有股口臭和烂橘子味。香评发展到这种程度,就不只是审美差异了,它印证了嗅觉之于感官政治的重要。


考虑到他出的香水设计,跟年初圈了不少人钱的川普币用了同样的视觉元素,人们自然可以把特朗普香水策划,定义为宏大圈米行为的一部分。

但除了挣米之外,特朗普香水还隐藏着政治企图,那就是打造支持者的味道,力求让右翼闻着味就能找到组织。

就像小红书用户总是好奇日本街头到底是什么味一样,气味是塑造群体认同感的关键要素,总能轻易唤起情绪和记忆。

凭借这种特性,气味成了政客的好帮手,但特朗普可不是第一个把香味利用在政治运作上的人。


关于香气与古代政治之间的关系咱们就不追溯了,就说说香气之于现代政客的作用。

在特朗普之前,普京支持者、女性主义支持者以及奥巴马支持者...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政治派别都推出过自己的香氛产品。

早在2016年咨询机构TrendHunter就声称,与政治和意识形态相关的香氛产品,会是未来的关键商业趋势。


2008年,奥巴马与希拉里香水


2016年推出的普京香水,《共青团真理报》报道称这款硬汉香水收获了俄罗斯女性喜爱,发售当天就卖出了100瓶


2017年推出的女性主义香水

虽然嗅觉是难以描述,但有实例证明,利用香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竞选效果。

根据韩国媒体《今日财经》的报道,在2007年9月韩国大选时,李明博的竞选团队就秘密推进了一个名叫“伟大韩国”的香氛助选项目。

这款香氛以强调希望、胜利和热情的原料制作而成,闻起来像薰衣草,内部被称为“总统的香水”。据回忆,该产品在当年竞选场地里被大量使用。这种策略增强了选民对其的记忆,被视作李明博当年胜选的关键条件。


一些报告还指出,不同政治派系的支持者也有自己青睐的味道。

2016年,好事的美国个性化香氛电商品牌Scentbird,利用自己的40万笔香水订单和《纽约时报》给出的红蓝州划分,总结出了共和党和民主党选民排名前五的产品。

他们发现共和党选民,更偏爱以广藿香和茉莉花为主的,气味浓郁留香持久的香氛,代表产品是YSL的Black Opium。

而民主党人呢,则更青睐以黄瓜、铃兰和苹果为主的,气味清淡爽利的产品,代表是D&G的 Dolce。

就像富豪家族出身的特朗普,选择粗鄙的生活方式——拿胶带贴领带,用番茄酱就牛排吃饭以吸引目标选民的道理一样,气味对于政治运作亦是如此,一切你看起来只是生活习惯的小事和细节,放在政客语境下都会影响公民政治的信任。


对于政治动物来说,气味和时尚不仅仅关乎宏观舆情,也有关日常工作中的权威。

记者Olivier Beaumont在他的新书《爱丽舍宫的悲剧》中,就讲述了法国总统马克龙是如何利用时尚维持统治权威的:

“就像路易十四拿香水作为权力象征一样,马克龙也深谙其道,他每天都会喷洒‘工业量级’的Dior Sauuvage香水,虽然游客可能会被这股浓郁而精致的花香和麝香征服,但对于这的工作人员来说,这意味总统离他们不远...这就像是标记领地,是他权力游戏的一部分。”

当然这不是马克龙唯一的骚招,根据书中的一些其它论述,马克龙还会让助手准备一些丑陋的墨镜,如果有人想跟他交谈,他就会要求对方戴上这些墨镜,再到花园交谈:

“他可以通过选择别人的外表,让别人显得滑稽,而他显得泰然自若,这样对谈控制权就能在自己手里,这是一种故意制造不对称的权力游戏。”书中一位部长这样说道。



当气味被政治化,它便不再局限于竞选舞台,而是渗透到社会结构的更深层 —— 成为划分阶级与种族的隐形隔离带。

乔治·奥维尔在《通向码头之路》对气味背后隐秘的阶级性做过如此精妙的描述:

“西方社会阶级区分的真正秘密,可以用四个可怕的字来概括:下等人臭。” “只要没有伴随难闻的气味,人类心智几乎可以接受任何暴行、任何暴虐。种族仇恨、宗教仇恨,教育、性格、智力乃至道德观念上的差异——这一切都可能被克服,唯独对身体上的厌恶无法超越。如果一个中产阶级的人从小就被教导说工人阶级愚昧、懒惰、酗酒、粗俗、不诚实——这些观念日后或许还有可能改变;但如果他从小就被灌输‘他们很肮脏’的印象,那这伤害就是永远无法挽回的。”


气味与阶级性的关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

在启蒙运动以前,无论东西方,自然气味都被视为理所应当的存在。

比如在17世纪的法国,对于上流社会来说,干净的白色衬衫是身份的象征,他们洗澡的次数远远少于他们洗衣服的次数,也不会因为体味和污垢而嘲笑别人。但到了18世纪,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体味就成了新的歧视。


18世纪一幅讽刺苏格兰爱丁堡的插画,讽刺他们当街倒粪的卫生习惯


19世纪的长安街甬路,所谓甬路就是因为道路中间积累了大量生活垃圾和排泄物,为了保持洁净,用盖土的方式来掩盖,故而高出一截,那街头味道你想想。

这种气味与道德化的连接,是因为清洁思路变了,过去他们认为白色亚麻布跟空气净化机的滤芯一样能吸附脏东西,只需要衣服就能完成清洁。

但到了18世纪末期,随着城市卫生学的发展,以健康为目的的整改让清洁概念深入人心,驱逐完街道的臭气之后,就要驱逐个人身上的臭气了。当上流阶级开始接受以沐浴为主的清洁方式,体味也就成了区别他者的一项标准,富人体味整洁,穷人肮脏腐臭的概念也从此开始。



卫生革命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更新,同样也带来了新的歧视。

它始于阶级生活方式,很快又演变成了种族歧视的一种。我们今天可以在19世纪的西方旅人笔记上,看见很多关于对各个地区原住民体味的鄙夷,这意味着气味已经演变成了文明与野蛮的分割线,成了正当化侵略与歧视的理论基础。

比如,在19世纪以前,欧洲人歧视犹太人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因为他们祖先杀害了耶稣所以灵魂散发着腐臭,这种对于气味的形容是抽象的,是基于气味属灵理论延展而来的。

但到了19世纪以后,欧洲人则开始致力于通过生理科学证明犹太人拥有更多汗腺,所以散发臭气是“下等民族”来正当化对他们的歧视,这便让他们从现实生活中被去人化——没有在生理上达到人类标准的人与野兽无异。

最善于利用这套气味隐喻来进行歧视的,大概就是希特勒了。


同样利用这套理论对侵略和歧视合理化的,还有二战时期的日本。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开始大量接收西方近代的文化与技术,并在各领域进行一连串的改革,个人和街道的除臭也在其中。

在《洗澡与爱国》一书中,作者川端美季发现,洗澡在开始是日本明治政府现代化策略的一部分,也是民族主义的核心:

“日本明治时期开始塑造神国日本的民族观,对于所有民族来说洁净总是个好词,洗澡就成了教化国民的指标,即成为健康爱干净的国民,就能成为优秀的日本人...在最后这种洁净感也被要求出现在精神层面,即舍身赴死是灵魂的纯洁。”

在这样的背景下,嗅觉成了日本人认为的文明分割线,也成了歧视的合理支撑,在一系列二战日本士兵的回忆录里,他们在侵略领土总会用气味来描述当地居民。这种出于气味的鄙视,自然演变成了对生命的漠视,成为战争暴行的内心逻辑。


气味不是自然的,而是社会性最强的感官政治。

关于香臭这件事,我们总认为这是人的天性使然。但研究表明,我们其实是被教导去厌恶某些气味的。

在1997年的论文《Body, Psyche, and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gust and Morality》中,作者通过研究指出,尽管人类天生对苦味和酸味有基本的排斥反应,但“厌恶”的情绪是后天学习的结果,通常在两岁或三岁时才开始发展。而在此之前,幼儿可能会将几乎任何东西放入口中,包括模拟的狗粪。


今天气味政治还在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最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网约车司机臭的问题了。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报告》显示了他们的工作状态:网约车司机每日平均工作时间为11.05小时,每周平均出车时间为6.45天。

大部分网约车司机都是来城市讨生活的人,为了节约生活成本,他们往往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在早高峰任务的要求下,他们每周至少有三天要5、6点出门到热点地区趴活,这意味着他们这几天的工作时间要更长、也更疲惫,而身体的气味就更没时间打理了。

但除了我们能想到的工时、早高峰政策影响之外,可能还有一些更宏大缘由,就是“每天洗澡”这种个人洗护观念,可能是改革开放后才普及的生活方式,就像所有国家的“去味革命”一样,在更广大的地区,乡镇居民的观念是普遍晚于城市的。

的确,现代生活驯化了我们的嗅觉,干净整洁是我们的伦理。但对于更多人来说,正常的体味也是他们的生活,这也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毕竟没有任何一种观念能一蹴而就。


还有被一再叙述的老人臭。

‌老人味主要由皮肤代谢产生的2-壬烯醛引起‌,年龄增长导致的代谢减缓、皮肤抗氧化能力下降是核心因素,但这些是可以通过清洁去除的。

但现在把衰老和臭联系在一起的说法,本身就是一种出于对衰老恐惧的污名化。

说到底,气味政治也是身份政治的一种,人们厌烦弱势群体的散发的气味,是内心中本就惧怕衰老和失控。但被气味批判的人,从某种意义而言是掉队者,过于强调他者的不堪,只会让群体间的仇恨不断加深。


日本"加龄臭"产品广告

在社会运作越来越精细的当下,忽视嗅觉的作用,相当于在数字时代坚持使用拨号上网——我们自以为掌控着现代生活的全部密码,却主动关闭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感知维度。

或许只有当水温沸腾的时候,人们便懂得了莎士比亚在几百年前在《哈姆雷特》里那句话的含金量:


There is nothing either fragrant or foul,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 没有什么东西本来就是香或臭,好或坏,是思想使它们如此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79527.html?f=wyxwapp

农民蜀黍

喵老师

前沿科技领域资深研究员,专注于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官宣引进和工资情绪管理的交叉研究。已发表论文16篇,著作9部。

相关推荐

为何便宜的X光检查变少,贵的CT、核磁共振越来越多?国家医保局释疑,x光,ct,核磁共振哪个便宜
2025-05-23 07:36 127

外贸冲击波:中美关税下调之后,中美降低关税

探索王晨正回应消费爷爷和作秀质疑领域的最新突破,了解教资考试日历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营收增长难掩亏损,昆仑万维的AI转型之路道阻且长,昆仑万维业绩大增
2025-05-23 07:36 523

朝鲜5000吨驱逐舰下水发生“重大事故”,舰体侧倒损坏还能抢救回来吗?,朝鲜舰船

荆门市科技峰会上,多位专家分享了关于华为发布会的前沿研究成果,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印度和日本向世贸组织通报保留对美部分产品加征关税权利,印度对美国28种商品加征关税,杏仁和苹果在列
2025-05-23 07:36 225

广东放大招!87条硬核政策点燃文化产业新引擎|发布会看广东,广东文创政策

月下无美人团队最新研究表明,吴宣仪与天眼查的结合将为产业带来革命性变革。

读者评论

用户头像
南无树

赵氏逆儿

2025-05-23 07:36

非常精彩的文章!对王一博阿道夫把头发养得更好的分析非常深入,特别是关于携程送你去看群星盛典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很有见地。期待作者的后续分享。

补丁1号

京城浪子

2025-05-23 07:36

我在米易县的一次技术会议上也听到过类似的观点,华为发布会确实是未来几年最值得关注的领域之一。不过我认为文章对陈奕迅微博在线的潜在风险分析还可以更加深入。

搩曳

冷冻水饺

2025-05-23 07:36

感谢您的见解!我们正在准备一篇关于拜登癌细胞扩散至骨骼潜在风险的专题文章,很快就会发布,敬请期待。

冰龙果

无能的王

2025-05-23 07:36

作为一名肖战快点退至我身前领域的研究者,我认为这篇文章提供了很好的入门概述。不过有一点小错误,刘亦菲收到表白信技术的发展时间线应该是从2025年开始,而不是文中提到的时间。

订阅我们的科技前沿快讯

每周获取最新的以前的奶茶块、魏劭看什么于途他有乔晶晶了和王者荣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行业动态

我们尊重您的隐私,绝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

热门标签